基因,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通過複製、表達、修複、突變,與人類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現象緊密相連。基因檢測預防出生缺陷,預測患癌風險,這些基因檢測技術已漸漸為人們所使用。在本屆高交會上,攜帶深圳印記的華大基因在健康領域的研究已從基本測序延伸到分析應用,從疾病預測預防進展到干預指導提供科學依據。
   22萬例孕婦
   測過胎兒基因
   “我國每年有2.66萬例唐氏綜合徵患兒出生,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例,唐氏綜合徵迄今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通過產檢檢測進行預防。”在會展中心六號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展臺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讓不少人駐足。華大基因臨檢檢驗中心主任張曉平介紹說,我國每年有約1800萬左右新生兒出生,出生缺陷發病率高達5.6%,目前有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兒。唐氏綜合徵屬新生兒最常見的染色體疾病,是我國發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疾病之一。
   “目前對控制出生缺陷貢獻最大技術莫過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該技術最大特點就是安全可靠,具體是通過對孕婦外周血游離胎兒DNA檢測,來準確判斷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疾病。”張曉平說,其檢測的準確率高達99.9%,而且對胎兒和母體都沒有傷害,截至目前,華大基因在全球範圍內檢測了22萬例孕婦,“完全可以證明該基因技術的安全可靠”。
   通過基因檢測
   預測患癌風險
   “如果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的遺傳基因或者突變基因,也許癌症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張曉平說,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目前已經證實了與一些遺傳基因及外源性微生物感染相關,通過對自身基因檢測可以判斷患癌的風險指數,根據風險指數進行定期檢測,完全可以在癌症早期診斷出來,提前進行採取有效干預手段。
   改造細菌攜帶藥物
   深入腫瘤
   一說起大腸桿菌,人們恐怕避之而不及,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細菌的基因經過改良後,能成為治療腫瘤的好幫手?在本屆高交會上,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生物醫葯與技術研究所就帶來了這項處於研究階段的新技術。
   目前,醫學界對付腫瘤的方法包括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但無論任何一種方法,精確定位體內腫瘤都是十分重要的。生物醫葯與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腫瘤內部的血管生長非常不規律,而且存在大量盲管、滲漏,血流速度也低於正常組織。由於血管系統的異常,腫瘤內部容易出現氧氣、營養缺乏的厭氧區,而厭氧區恰好是化療藥物難以達到的區域。細菌能自動區分腫瘤和正常組織,進入藥物難以達到的厭氧區。
   “細菌在無氧的環境中可以生長,我們就利用它這個基因特點,再對其它基因進行改造,讓它只有在無氧的環境中才能被激活,而不至於在有氧的環境中對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攻擊。”研究人員介紹說,該項技術已有成功範例,香港大學利用沙門氏菌來識別乳腺癌。生物醫葯與技術研究院與香港大學合作,共同研究利用大腸桿菌定位膀胱癌。研究人員認為,經過工程改造的細菌在正常組織下無法生存,而在腫瘤內部特殊微環境下卻能大量繁殖,因而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生物安全性,但應用到人類還要繼續研究其生物安全性。
   晶報記者 劉飛雁 羅秋芳/文 成江/圖  (原標題:基因可測癌細菌可帶藥直搗黃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b70ubii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