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0月23日電 (記者 冀浩凡)記者23日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陝西寶雞市一村民在自家後院取土時發現1座春秋早期墓葬,出土青銅器等文物30件(組)。專家表示,這批文物對研究春秋早期歷史,特別是對尋找秦國都邑“汧渭之會”提供了實物資料和新線索。
  10月16日,陝西寶雞市魏家崖村八組村民魏炳祥在其家後院清理危崖取土時發現土中暴露出青銅器,便同家人將已露出的12件青銅器細心取出保護。隨後,他又向當地文物保護部門上報,寶雞市文物旅游局立即派遣專人趕赴現場,進行搶救性清理。
  經清理髮現,出土文物的地點為一座春秋早期豎穴土坑墓,長4.6米,寬2.6米,東西向,一棺一槨。該墓葬的墓室大半已被挖殘,僅存東西兩角和北邊部分。出土青銅禮器12件,其中銅鼎4件、銅簋4件、銅壺2件、銅盤1件、銅盉1件;銅鈴8件、玉玦1件、石手柄1件、石串飾6枚、殘陶豆1件、陶珠1組356件,此外還有部分漆器殘片。
  此次出土了4件鼎4件簋,推斷墓主人是士大夫。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辛怡華認為,鼎和簋的數量代表著古人身份的高低。商周時期,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但對於為何只發現了4件鼎,辛怡華推斷,可能當時沒有埋夠數量,或者後期損毀,亦或被盜,具體原因仍待進一步發掘清理和研究。
  “這批文物的發現對秦國早期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對找尋秦國都邑“汧渭之會”提供了實物資料和新線索。”汧渭之會,也作“千渭之會”、“千渭之匯”,為秦人從甘肅天水向咸陽逐步東遷過程中所建的都邑。有專家考證,其具體地點為今千河與渭河的交匯地帶。
  辛怡華表示,“‘汧渭之會’見證了中國曆史上一個全新部族——秦族的誕生,是大秦王朝的髮端,意義重大。而此次在此發現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並不能直接證明秦朝強盛之前的都邑就在於此,但有助於對‘汧渭之會’具體地點的研究”。(完)  (原標題:陝西寶雞發現春秋墓葬 青銅器見證墓主士大夫身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b70ubii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